中秋节是怎么来的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说到中秋节,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?
第一:放假,
第二:吃月饼。
但是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?下面小编用简单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中秋节的文化,包括关于中秋节的神话、历史起源、发展、习俗等。
神话一:嫦娥奔月。
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,后羿射日后,王母娘娘赐给他一颗仙丹,吃后可升天变仙。
有一年的八月十五,后羿外出打猎了,一个叫蓬蒙的坏人威逼后羿的妻子嫦娥交出仙丹。嫦娥危急之时把仙丹一口吞了。嫦娥吞下药,身子立时飘离地面、冲出窗口,向天上飞去。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,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
后羿和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,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,遥遥地为她祝福.从此以后,每年八月十五,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.
神话二:玉兔捣药。
嫦娥身边有只玉兔。据说嫦娥身体变轻,开始升空时,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。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。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,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。
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,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。
(也有一种说法说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)
神话三:吴刚折桂。
中秋赏月时,大家会发现月亮上有像树一样的影子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叫吴刚的仙人,因为犯了错,被贬谪到月宫,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,以示惩处。这棵桂树生长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每次砍下去之后,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,天帝就是用这种永无休止的方式惩罚吴刚。
关于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也有多种说法,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说法。
说法一: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。《礼记》上记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”,夕月就是祭月亮,说明早在春秋时代,帝王就已开始祭月、拜月了。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,逐步传到民间。
说法二: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。“秋”字的解释是:“庄稼成熟曰秋”。八月中秋,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,农民为了庆祝丰收,表达喜悦的心情,就以“中秋”这天作为节日。“中秋”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,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,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,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“秋报”遗传下来的习俗。
说法三:相传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,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,成功发明月饼,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,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。
1.唐朝初年,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。
2.宋朝中秋节开始盛行。
3.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
4.2008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,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,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。
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,根据史籍的记载,“中秋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一书中。到魏晋时,有“谕尚书镇牛淆,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”的记载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。
中秋节的习俗有: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猜灯谜、赏桂花、玩花灯等。不同地区不同少数民族略有差别。
我们的端午节已被韩国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我们应该谨记自己的传统文化,保护自己的传统节日,不要让中秋节也让别的国家抢了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