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浮岛方法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,使原来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特 别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、水质的恶化,造成了河流、湖沼、池塘等的水生态的严 重破坏。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把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放在湿地上,目 前正在为恢复生态环境、保护生物的生息空间,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、净化河川、 湖沼水质而努力。在此向大家介绍的人工浮岛技术,是日本的专门研究机构近年 来一直在进行研究,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的科研项目,值得借鉴。
人工浮岛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。水和植物接触的为湿式, 不接触的为干式。干式浮岛因植物与水不接触,可以栽培大型的木本、园艺植物, 通过不同木本的组合,构成良好的鸟类生息场所同时也美化了景观。但这种浮岛 对水质没有净化作用。一般这种大型的干式浮岛是用混凝土或是用发泡聚苯乙烯 做的。
湿式浮岛里又分有框架和无框架,有框架的湿式浮岛,其框架一般可以用 纤维强化塑料、不锈钢加发泡聚苯乙烯、特殊发泡聚苯乙烯加特殊合成树脂、盐 化乙烯合成树脂、混凝土等材料制作。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湿式有框架型的人工浮 岛的施工事例比较多,占了 7 成。无框架浮岛一般是用椰子纤维编织而成,对景 观来说较为柔和,又不怕相互间的撞击,耐久性也较好。也有用合成纤维作植物 的基盘,然后用合成树脂包起来的做法。
人工浮岛比起湖沼沿岸植物带来它具有附着生物多、 水中直接吸收 N、P 等特点,在对植物性浮游生物的抑制、提高水的透视度等方 面效果比较显著。
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设计内容,既要保证浮岛不被风 浪带走,还要保证在水位剧烈变动的情况下,能够缓冲浮岛和浮岛之间的相互碰 撞。
人工浮岛本身具有适当的遮蔽、涡流、饲料等效果,构成了鱼类生息的良好 条件。实际的调查表明,在设施周围、人工浮岛的下面聚集着大量的各类鱼种, 均为生下来不到一年的幼鱼。
作为鸟类、昆虫类的生息空间 有关人工浮岛上的鸟类研究相对比较多,特别是鸟的种类、筑巢情况等几乎 在所有的人工浮岛上都进行过调查。
人工浮岛上昆虫有 10 目 35 科 53 分类群,蜘蛛类有 8 科 18 分类群。人工浮岛上种的构成与樱川河口的芦苇林大致相同,只是量少一 些。其原因是人工浮岛上没有土壤,而土壤在昆虫的生活史中十分必要,所以说 人工浮岛上的昆虫生息条件还有欠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