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毒品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洲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“毒品”一词,起源于出现在欧洲。
”毒品“一词是人们在认识到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开始使用的。在中国,大约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“毒 品“一词,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流行起来。
据查,现代汉语中的“毒品”是“舶来品”。作为汉语 复合名词, “毒品”一词是“毒物”之“毒”和“药 品”之“品”的结合。
最初的“毒品”是指用来注射的麻醉药剂,英语中的“drugs”原本并无“毒物”的含义,也不能用来吸食。
毒品的危害:
(1)身体依赖性,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。
毒品作用于人体,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,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。一旦停掉药物,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,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,称为戒断反应,使人感到非常痛苦。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,就必须定时用药,并且不断加大剂量,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。
(2)精神依赖性
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,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,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。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,即使经过脱毒治疗,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,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。
更严重的是,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。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、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,也是世界医、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。
(3)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
中国流行最广、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,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。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,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。
在正常情况下,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,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。人在吸食海洛因后,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,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,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、焦虑、忽冷忽热、起鸡皮疙瘩、流泪、流涕、出汗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-毒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