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吹灯里的献王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有,献王指刘德(西汉诸侯王、藏书家)。
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第二子,废太子刘荣同母弟,汉武帝刘彻异母兄,母栗姬,西汉宗室、藏书家。刘德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四月,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(今河北省献县)。刘德对古文化宝贵遗产的保存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刘德为王二十六载,始终没有被卷入政治漩涡,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。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现今留传后世的影响很大的《毛诗》和《左传》,应是刘德之功绩。
后刘德因遭武帝猜疑而终忧悒成疾,于元光五年(公元前130年)逝于封国。汉武帝念其功劳,遂赐谥为 "献王",当地人则俗称之为 "献书王"。
扩展资料:
《汉书》中称刘德“好学修古,实事求是”,他自幼喜好读书,尤其是对儒家经典,达到几乎痴迷的程度。到了封地以后,刘德利用各种机会搜罗图书。西汉前期,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后,民间图书十分罕见。
秦始皇焚书令中重点查抄的《诗》《书》“百家语”,更是难得一见。刘德为了搜罗图书,不惜重金!谁要是把自己的藏书拿来给他,他不仅赏以重金,而且还派人抄写一部,把原书留下,抄好的副本还让人家带走。
当时,除了刘德,淮南王刘安也聚集了大量图书。不过相对来说,刘德所收集的图书质量更高。不仅常见的儒家经典,先秦诸子,他基本搜罗齐备,就连汉朝皇帝所没有的《左传》、《毛诗》等作品,刘德也都得到了。
为了鼓励对儒家经典的研究,刘德还在河间王国设立了《左传》、《毛诗》的博士官。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看到这些先秦典籍,在很大程度上,都是刘德的功劳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刘德